中国足球,无人接盘
近日,中国足球再爆大新闻。
(资料图片)
2022年中超冠军武汉三镇的投资人明确:2023年9月1日开始,停止对俱乐部投入资金。并寻求0负债0价格转让俱乐部。
卫冕冠军马上要“断粮”了。然而,就算是0价格,依然无人接盘。
看看武汉三镇俱乐部开出的条件,可谓诚意满满:
1、截止2023年8月31日,俱乐部所有债权债务由投资人承担,确保停止投入资金之日,俱乐部零负债;
2、同意将其持有的三镇俱乐部100%股权以零对价的方式无偿转让;
3、愿意将其投资兴建的三镇俱乐部基地继续无偿提供给三镇俱乐部使用。
这样的条件,都无人接盘。只能说明:现阶段的中国足球不具投资价值。
中国足球走到今天的境地,说明了三点:
1、钱并不是万能的。
中国足球曾经“阔”过。
在大把大把撒钱后,中超联赛一度成为“世界第六大联赛”。知名的国际球星和教练不断到来,中国足球似乎一夜暴富。
伴随着恒大2013年和2015年两度夺得亚冠的冠军,金元足球达到了高峰。16支中超球队中,一度有13支房地产开发商的球队,令人感觉就是“房地产开发商足球联赛”。
中超的国内明星球员年收入,曾高达1500万—2000万元。
然而,金钱并未带来竞技水平的提高,反而是每况愈下。中国足球已经有20年无缘世界杯决赛圈。看着隔壁的韩国和日本,在世界杯上昂首小组出线,中国球迷心里五味杂陈。
有钱是好事,但有钱并不能必然带来好结果。中国足球是个好案例。
2、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有效的运行机制,一定没有前途。
日本人规划50年夺得世界杯。一度被中国球迷认为是“痴人做梦”。
然而,2022年世界杯上,日本队赢了德国和西班牙后,我们才惊觉:他们离世界杯冠军已经很近了。
房地产开发商习惯做短期行为,决定了“金元足球”也一定是短期行为。
在金钱退潮,一地鸡毛之后,中国足球最缺的,不是短期的成绩,不是2026年的世界杯,而是长远规划和有效的运营机制。
没有投资人输血,球队就运行不下去。这样的联赛,其实距离职业联赛还有很远的距离。
决定中国足球未来的,一定是体制,以及在体制下的发展规划和运行机制。
3、新阶段,需要新发展模式。
武汉三镇“断粮”,或许并不完全是坏事。
“输血模式”走不下去,就需要构建“造血模式”。
如果,现行的模式走不通,就按市场规律推倒重来。
穷则思变。当年改革开放这么难,结果都“杀出了一条血路”。
中国足球,要到达新的高度,需要一次彻底的涅槃重生。